查看原文
其他

音乐综艺布局独立音乐:火了音乐还是火了综艺?

龙宇思 文化产业评论 2021-07-16


第2210期文化产业评论


《中国有嘻哈》爆火之后,腾讯视频推出音乐综艺《即刻电音》,布局同样为独立音乐的电子音乐。又一款专门针对独立音乐的综艺节目推出,电子音乐也随着节目热播为越来越多的人所知晓。那么,音乐综艺为何争相布局独立音乐?以推广独立音乐为初衷,它们有没有做到呢?



作者 | 龙宇思

来源 | 文化产业评论

编辑 | 吕莉莹


正文共3039字 | 预计阅读时间9分钟


随着《即刻电音》的热播,又一专门针对独立音乐的综艺节目引发大家的热议,电音这一独立音乐门类也在被更多人熟知。民谣、嘻哈之后,电子音乐也开始被推向市场。从《中国有嘻哈》到《即刻电音》,音乐综艺为何会纷纷布局独立音乐?尽管这些综艺节目大都宣称节目制作以推广独立音乐为目的,但回顾其传播路径,真正被推广的究竟是节目本身还是独立音乐?


 

什么是独立音乐?

 

独立音乐是音乐领域中有别主流唱片公司的存在,其音乐的整个创作过程由音乐家或独立的音乐厂牌完成。从上世纪开始,华纳、环球、索尼为代表的主流唱片公司迅速发展,几乎垄断了整个音乐市场,生产符合市场需求的大众音乐产品。与此同时,一些地下乐队或社团也在慢慢发展,坚持自己对音乐品质的追求和另类的姿态,并积累了自己固定的受众。如今独立音乐已经从地下音乐的代名词发展成为包容摇滚、民谣、嘻哈、迷幻、实验等多种音乐风格的一种音乐形式,独立音乐已经具有了更为广泛的意义,但它的核心一直是“与音乐有关,与娱乐无关”。

 


历经多年的发展,独立音乐本身就不乏优质的音乐作品与高水准的音乐人。并且随着户外音乐节、Live House产业链的完善,豆瓣音乐等小众社区的兴起,独立音乐拥有了更多忠实受众,地下音乐人们甚至签约厂牌,发行专辑。音乐节品牌的打造与互联网的出现给了独立音乐爱好者更为便利、更加有针对性的交流场所,他们逐渐发展成为一个具有很强归属感的群体。独立音乐也成为一种小众文化与主流文化区隔开来,在特定的圈层内发展,始终没有进入唱片工业体系。

 

音乐综艺为何布局小众音乐市场?

 

作为一种圈层文化,长期以来小众音乐大都针对特定受众进行传播,而综艺节目作为一种主流的节目形态开始走出流行音乐文化圈,布局不曾进入唱片工业体系的独立音乐。碰撞的背后,是音乐综艺对独立音乐不断扩大的受众市场的觊觎,也是综艺节目的差异化需求。

 

  • 全球唱片工业式微,独立音乐发展前景空前

 

互联网时代全球唱片工业的整体衰落给了小众音乐更广阔的发展前景。在传统的唱片体系下,音乐产品的制作工业化,歌手们被贴上“情歌王子”“甜歌皇后”等固有标签,再由唱片公司选歌、录歌、发片、宣传,一系列活动打包出售。在这样的体系下,歌手的自主性很大程度上被埋没了,唱片中收录的多为大部分人接受的流行音乐,民谣、嘻哈、电音等小众音乐门派只能在地下发展。

 

而互联网时代,大众收听音乐的方式发生变化,人们更多地是通过音乐APP收听音乐,这些音乐平台给了独立音乐人较低的宣发门槛,自主发片;也给了受众更多的主动选择权,接触到独立音乐,甚至通过豆瓣等小众文化社区深入了解独立音乐,成为忠实受众。相互作用之下,独立音乐获取了更广阔的市场基础,成为数字音乐产业的重要一环。

 

△艾媒咨询发布的《2016-2017年度中国电子音乐市场研究报告》显示中国电子音乐用户规模将持续增长

 

全球唱片工业的式微给了独立音乐自由生长的机会,不断壮大的受众群体让音乐综艺看看到了市场机遇。说到底,音乐综艺布局独立音乐还是利益驱动的结果。

 

  • 同质化内容引发审美疲劳,音乐综艺寻求差异化

 

除此之外,音乐综艺的差异化需求也是其布局独立音乐的重要原因。

 

音乐综艺一直是综艺市场上不可或缺的节目形态,但近两年我国音乐综艺的同质化问题越来越严重。《歌手》《中国好声音》《蒙面唱将猜猜猜》等反响较大的音乐综艺都是从国外引进版权,再进行本土化改编。并且市场上迅速推出了大量换汤不换药的相似节目,如《谁是大歌神》《歌手是谁》等,都是模仿《蒙面唱将猜猜猜》的产物。《歌手》《中国好声音》这样的现象级综艺也在续集制作过程中创新乏力,耗尽了流行音乐圈的歌手、素人资源。

 

音乐综艺原创性、音乐性不足,越来越走向同质化的音乐综艺引发了观众的审美疲劳。改革赛制、引进外籍歌手这样形式上“小打小闹”的创新已经不能赢得观众,只有从音乐内容上进行根本的变革,跳出流行音乐圈,才行得通。从此前《中国有嘻哈》的大热来看,独立音乐是不错的选择。

 


综艺运营下的推广与妥协:

独立音乐真的火了吗?

 

互联网时代传统唱片工业的衰落与受众自主权的提升给了独立音乐走向普泛化的基础,但真正将独立音乐推向市场的还是爆款综艺的打造。那么,音乐综艺是如何将独立音乐推向市场的?综艺节目的运营模式会不会有违推广音乐的初衷呢?

 

  • 综艺节目创造话题效应,将流量引向小众音乐

 

纵观爆款音乐综艺的打造,其中不乏套路。大多数综艺都邀请具有极高知名度或拥有极大流量的明星坐镇,而这样的明星本身就自带热度,如此次《即刻电音》邀请到的张艺兴、大张伟、尚雯婕三位主理人都是拥有较高知名度的商业明星。

 


除此之外,节目组也常常通过后期剪辑营造戏剧冲突,创造话题效应。“freestyle”等高频词、导师遭到的强烈质疑,很大程度上都是剪辑突出的结果。节目通过各种各样的噱头将流量引向独立音乐,《即刻电音》第二期播出之后,“张艺兴点评冯提莫”、“张艺兴你眨眨眼”等相关话题就在热搜榜上挂了近一天的时间。

 


  • 综艺节目代表主流文化,具有强大的话语权

 

音乐综艺大都有自己的一套选秀模式。在节目之初,选手晋级与否是由导师来决定的,这在无形当中便建立了一种权力关系。小众音乐想要得到进一步的传播也需要符合导师对于音乐的标准,《即刻电音》当中大张伟对“中国电子”、尚雯婕对“怪咖”就有着近乎偏执的追求。

 

△尚雯婕在节目中表达自己“与众不同”的音乐态度

 

抛开导师的个人色彩,独立音乐要说服综艺节目的大众化观众,也必须做出让步。独立音乐中不乏探讨生命意义、爱情的作品,但更多时候独立音乐表达的是对生活的无奈、对社会黑暗面的愤怒。但这样的价值观是难以被主流文化所接纳的,综艺节目则对小众音乐的价值观进行重新包装,用普世价值将其包裹起来。《中国新说唱》当中大量歌曲的改编就被要求凸显“正能量”。

 

△《中国新说唱》当中的“正能量”

曲目之一

 

音乐综艺将小众文化形态的音乐搬上主流媒体,利用明星、剪辑等带来的话题效应以及强大的主流话语权将独立音乐推向市场。一方面,音乐综艺确实让更多人注意到了独立音乐,但另一方面,大多数人关注的是综艺节目创造出的“娱乐性”,而不是独立音乐本身。除此之外,音乐综艺强大的主流话语权更是对独立音乐进行了收编,独立音乐不再独立。

 

刘欢老师在《中国好歌曲》当中提到的:“画地为牢,好像我们是小众,就不屑与大众有关系。但真正好的音乐有权利被所有人听到,没有哪一种音乐是因为大部分人听不到才好”。独立音乐作为高质量的小众音乐需要被主流受众听到,但在以音乐综艺为跳板的推广过程当中,独立音乐不断遭到娱乐性与主流话语的冲击。似乎只有妥协,才能求生。

 


音乐综艺借助独立音乐的受众与独特性火了一把,而不断妥协的独立音乐却很难走的长远。综艺运营模式下,最大的受益者还是综艺节目本身。

 

结语


从民谣、嘻哈到电音,越来越多的独立音乐门类被综艺节目推向大众市场。与此同时,音乐综艺也借此实现差异化营销,突破同质化瓶颈。但独立音乐在推广的过程当中被娱乐化,甚至走向商业化或者向主流话语权妥协,表现出极强的求生欲。推广过程中的迎合与妥协或许难以避免,但如果因此失去了独特的艺术本质,独立音乐火爆终将是昙花一现,收益的还是爆款综艺本身。



//主题阅读//


//推荐阅读//




还可以点击“阅读全文”,在微店上单独购买笔记本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